当前位置: 食品健康 餐饮

文旅餐饮市场火热 上市公司业绩强势修复

2024-03-12 17:09:24作者:来源:中国证券报 阅读量:10024

本报记者 段芳媛 见习记者 杨梓岩

  伴随旅游、餐饮行业火热复苏,相关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整体表现亮眼。九华旅游、丽江股份等文旅企业前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或扭亏为盈,全聚德、金陵饭店等餐饮企业前三季度业绩强势修复。

 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。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实地走访多个商圈发现,不少餐厅门外大排长龙,餐厅内座无虚席。在一家自助火锅店,就餐的张先生告诉记者:“这家店几乎天天爆满,每次来都要排队。”

  行业复苏势头强劲

  10月27日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统计报告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36.74亿,同比增幅呈现持续扩大趋势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9月,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26亿元,同比增长5.5%;餐饮收入4287亿元,同比增长13.8%。

  出游人次增幅持续走高。文旅部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,国内旅游总人次12.16亿,同比增长46.5%;2023年第二季度,国内旅游总人次11.68亿,同比增长86.9%;2023年第三季度,国内旅游总人次12.90亿,同比增长101.9%。消费额方面,2023年前三季度,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3.69万亿元,比上年增加1.97万亿元,同比增长114.4%。

  餐饮消费火热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,同比增长6.8%;餐饮收入37105亿元,同比增长18.7%。

 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餐饮收入、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3.3个、22.8个百分点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前三季度餐饮收入同比增幅领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11.9个百分点。

 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,今年经济运行恢复常态,出行大量增加,餐饮火爆,服务消费恢复较快。

  上市公司业绩向好

  截至记者发稿,已有10余家文旅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增或扭亏为盈。九华旅游、丽江股份、祥源文旅等企业前三季度业绩大增,长白山、岭南控股、西藏旅游、峨眉山A、桂林旅游、黄山旅游、三特索道等企业前三季度扭亏为盈。

  九华旅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.62亿元,同比增长118.44%;实现净利润1.52亿元,同比增长15250%。其中,7月至9月实现净利润4044.44万元,同比增长19.26%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前三季度九华旅游营收和净利双双超越2019年全年数据。2019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.37亿元,净利润为1.17亿元。

  丽江股份前三季度营收约为6.42亿元,净利润约为2.12亿元,同比增长695%。长白山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.52亿元,同比增长693.26%。峨眉山A前三季度营收约为8.22亿元,同比增长130.68%;净利润约为2.61亿元,同比增长427.17%。黄山旅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.35亿元,同比上升138.93%;净利润为4.08亿元,同比大幅扭亏。祥源文旅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.74亿元,同比增长54.79%;净利润为1.32亿元,同比增长237.72%。

 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,不少文旅企业表示,2023年以来,旅游市场好转,公司游客接待数量显著提升,经营情况得到极大改善,实现旅游人次和收入“双增长”。

  在餐饮行业方面,老字号企业“强者恒强”,业绩表现不俗。

  全聚德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.9亿元,同比增长93.15%;净利润为7174.64万元,同比增长140.90%。全聚德表示,2023年以来,餐饮消费需求大幅释放,餐饮市场明显回升。公司抓住机会抢收创效,开展以“增誉、增收、增效”为主题的“百日攻坚”行动。

  金陵饭店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.53亿元,同比增长27.09%;净利润为5528.87万元,同比增长83.37%。金陵饭店表示,旅游酒店市场回暖,餐饮、住宿等消费需求增长,公司酒店板块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;同时,下属公司江苏苏糖糖酒食品有限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。

  文旅餐饮消费热潮延续。今年中秋国庆假期,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8.26亿人次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.1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.3亿元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.5%。

  展望四季度,中银证券表示,餐饮服务消费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,餐饮消费有望延续复苏态势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,随着更多政策利好效应释放以及中秋国庆假期旅游热的催化,今年文旅相关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空间将较为可观。



上一篇:“后厨直播”让“舌尖上”的安全看得见

下一篇:没有了


我要评论
请先登录
评论
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
全部评论(0)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凡本站注明“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中国经济时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其他媒体、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”,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:联系电话:010-81785180;邮箱:oknews@126.com。

不想错过行业资讯?

订阅 中国经济时报APP

一键筛选来订阅

信息更丰富

推荐图文/PRODUCT 更多
相关栏目:

行业新闻 行业监督 食话实说 食品科技 美食 行业调查 食品专题 乳业 饮料 餐饮